单词的模糊记忆
目录 |
[编辑] 声明
首先声明的是,GRE考试并不是象一些人说的那样,是一个恶意刁难的考试。他考核的是希望在美国读硕士学位的人的各方面的实际能力,他模拟你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有可能碰到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必需的数学运算,逻辑思辩和语言处理能力。在VERBAL这一项里,category:GRE考核的几点:长文章的快速处理,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一个恰当的词和恰当的放置地方,其实都是针对在以后的学习中所需的资料查找,论文的撰写的能力。一个在国外读MBA的同学告诉我,他们每天的作业都很多,时间根本不够用,因为MBA的课程需要大量的阅读课外资料,而一个NEATIVE SPEAKER 用半个小时读完来的书,我们却要花上两个小时去读。就是因为我们和母语者毕竟还是有文字处理方面的差距,一部分当然是他们更有语言优势和泛读基础,另外一部分也和不同的教育制度有关,在美国,很多初中学生开始被要求寻找资料写论文,锻炼这方面的能力;而在中国,写论文只是在大学的最后阶段才开始,而且因为找工作,忙出国,忙喝酒等烂事,很多人也就是马马乎乎交了差。论文准备过程中对大量的资料阅读和吸收,精简,归纳,最后变成自己的思想的过程,都没有机会好好的体会,所以造成了我们在大批量资料处理和归纳方面的落后。而GRE的文章阅读所考核的正是这种快速抓住文章中心的速读能力,填空和类比反义则针对如何措辞恰当的写出文章的语言能力,通过GRE考试可以我们在出国以前把这些能力恶补一下,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是一件和国际接轨的事。
虽然GRE模拟的是平时的学习环境,但是因为他毕竟是一种考试,所以受到了考试标准化和公平化的约束,(比如同一个学生几次考试的成绩不能出入过大,不同地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人种的学生应该有相近的分数等,比如迈克尔.杰克逊十年前后的考试成绩应该不变——即使他变成了白人),同时也受到答题时间和条件的约束。一个系统有其外部的约束,就肯定会有他自身的内部规律去适应这种约束。GRE考试有规律可循,这就给我们短期突破GRE提供了可能性。
回到单词上来,GRE的VERBAL考试对单词掌握同样也有规律,首先,他把一部分对单词要求减少了:1.不需要你记得单词的具体拼写和读音,也没有语法和拼写上的错误;2.词性的要求也降低了。在类比反义考试中,词性是严格对称的,换言之只要在题干和五个选项里随便认得一处词性,就可以肯定全部单词的词性;相反,一部分的要求变得比平时要高: 词的僻义,单词的精确含义和快速反应。这些规律同样给了我们提供了一些背GRE单词的捷径——模糊记忆。
[编辑] 一. 型的模糊记忆,背单词——认单词
GRE单词的记忆是一种“认知记忆”,而不是“回想记忆”。就好象你看到一个熟人,你可以把他认出来,但是要你把他画出来(抛开技巧不说),你却不一定可以画得出来一样。因为你可能只记住了这个人的某一个特征,而不是全部。单词也是一样,既然没有拼写的问题,同时又可以部分猜出词性,那就没有必要记得单词的全部信息,是一个o 还是两个,词尾,是不是形容词同时还是动词。。。。没有这个必要。你可以只记住一个特征,使其足以和其他单词分辨开来就可以了。比如河马hippopotamus只要认得其中有两个连着的“PO”“PO”——好象河马在水里冒出的泡泡,就可以把他给“认”出来。没有必要记得具体的拼写。英语中和他相近的还有一个“pompous,傲慢的 自大的”。也有吹泡泡的感觉-——说的都是空话。把这两个冒泡泡分开来,就足够了。模糊认单词可以把记忆量进一步减到最小。
其实这种模糊的认单词的例子,生活中并不少见。我们看TIME杂志老是觉得字特别小,以前还以为是外国人普遍视力好,后来有个外国留学生跟我抱怨说中国的《读者》的字也太小。后来细细一问才发现,原来他们把中国字拆成每一个笔画看,比如一个 “赢”字,他们看见的是“亡口月羊凡”甚至是“点,横,撇,竖。。。。” 所以老是觉得印的太小,看不清。但是我们中国人看到这个形状粗粗一扫就过去了,有几个是停下来细细看清楚每一划的?自然就觉得够大了。当然,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大量的泛读经验告诉我们,那里应该有一个“赢”字,但是,是不是也因为我们在模糊认字型呢,使我们的阅读更加流畅?同样道理,回过头来,我们是不是潜意识的也在一个一个字母的看英文从而觉洋文字母——太小了呢?大量泛读经验是不可能在短期内积累的。但是模糊认单词却只是一种概念,可以很快的适应。只有意识到了模糊认单词,才能慢慢习惯真正以一个native speaker的感觉去看英语,看了一端时间以后,你会慢慢对熟悉的单词产生感觉,看见差不多的字型,看见单词前后的突出来的p ,f ,ch的长腿高头,你就能感性的反应出来他的含义。就象我们看“赢”,看英文的“am” “student” “pencil” 一样。
[编辑] 第二 单词中文意思的模糊记忆
单词的中文的字义是一个“英义—中义——抽象概念”的过程:一个英文字先被语言学家用英文标上意思,然后由中国译者看懂这段英语解释的含义,按照自己理解的语义写出他认为相对应的中文单词字义;当读者看见这个中文单词以后,再按自己对这个中文字义的理解总结出一个抽象概念,最后读者把这个英文单词和自己理解的这个抽象概念联系在一起,就算是认得这个单词了。看起来的确很客观合理,但这其中其实大有问题。首先看看第一个环节,“英义—中义”。第一你很难保证译者的所有翻译是完全客观和精确的。译者把他自己所理解的英文意义用自己选定的中文单词表达出来,其中就包括了自己对这个中文单词的主观理解和定义。另外,就算是最好的翻译者,也根本不可能有完全客观的翻译。因为两种语言总会有相互难以表达清楚的含义,很难找到一个中文词可以完全精确地覆盖相对应的英文词语的含义。就象很难用中文去标记英文的准确读音一样。同时,第二个环节“中义——抽象概念”同样有很大的主观性,就算我们遇到对英文单词完全客观的中文表达,但是每个人对中文单词的理解都不完全相同,甚至不完全正确,比如说“”这里又上带了一层主观色彩。所以,完全死板的记单词中文含义,就好象是去请个老花眼的媒婆隔着别人窗户看他们家女儿的艺术照再回来跟你口述一样,有相当成分的主观成分,如果把这些信息当成是绝对官方消息,那么见面那天自然是深刻的理解了“明白百闻不如一见”的重要真理。这和我们做真题是一样的,用背好的中文意思套上去做题目,看谁谁都不象,最后看到答案往往又觉得很费解,但等查韦氏了以后又恍然大悟,其实就是吃了这种“货不对版”的死记中文原义的亏。
例如:disavow 中文翻译(东方词圣)是“否认,否定,抵赖” 英文标义是(韦氏2.5电子版): 1 : to deny responsibility for??(否认对某事负责的) 2 : to refuse to acknowledge??(拒绝知道?的)
英语解释中明显没有中文贬义,只是表示“宣布自己不负责”。但是中文的“抵赖”却明显有“应该负责却不负责”的贬义。我们可以说地下党员宁死不屈,不肯交出我们的党员名单,是在冒死“disavow”。但是我们不能说地下党员冒死“抵赖”。不是吗?如果改成“地下党员冒死否认” 又或者是“国民党特务冒死抵赖”就好得多了。可见中文翻译中出现的一个意义项(就是英文标义的!。xxxxx)中的几个词义,很多只是用的地方不同而产生的相应搭配,没有什么一定要记得的信息量,可以一起模糊处理成“说没有,说不”就可以了,。如果认真的记住“否认,否定,抵赖”的原词,记忆量加大了许多不说,反而会有认为这是个贬义的词的错误记忆,实在是“费力不讨好”之甚。
我在这里并不是企图说明英文词语翻译的不准确,前面谈到过,这个差异的出现和两种语言的差别和译者读者之间的差距有关,这些差距是不可能抹去的。换言之,一个完全精确覆盖的词对词的翻译是不可能的,我们不可能单纯借助中文词汇达到这一点。但是完全抛弃中文词义也是不可能的,因为英文的注释往往带有大量的生词,初学者根本无法看懂——等到完全看懂。那也就不需要大量背单词了,因为注释的单词本身就覆盖了很大部分的词汇,而你都认识了。所以每个单词有其中文的标义是相当必要的,但是应该以中文含义的模糊意义为基础,用英文含义做调整,最后得出一个比较精确的抽象概念。这点俞老师很早就意识到,并开先例的把英文解释和中文放到一起,给了GRE单词一个全新的记忆方式。 所以说,单词中文意思的模糊记忆,只须记住单词的大概中文含义,同时记住英文解释的特点,包括:褒贬,程度,特点(是否有特别的修饰对象,是否相当正式书面语等),这样的记忆方式在主要是词根构成的单词中效果尤其突出,一方面可以减少记忆量,一方面可以在更高层次的地方理解词根。例如:forswear relinquish renounce abjure recant都有“放弃”的意思,我们可以含糊记忆成,表“往回”的前缀后面加一个表“说话”的词根代表“放弃(宣布撤回)”。
“nounce”有“通知的”感觉,所以“renounce”有“公众的,正式的”特点;
“jury”是 “赌咒发誓” 所以“abjure”有“正式庄严”的感觉,和“forswear”差不多;
“recant”的“chant”“有迷惑,入迷的歌(enchant)”则是“从某种灌输的迷惑的东西(chant)中撤回”的意思。? ?
而表“说话”的词根加上表示“没有”的前缀的“disclaim disavow”,就有“说不”的感觉,就是“否认有关系,知道等”的意思。没有必要记住“否认,抵赖”等具体的中文含义——“发誓没有,否定有关系”,不就是“否认,抵赖”么?只要记住单词的特点和中文模糊意思,可以大批量的记忆以前没有分类的结构相似的单词(我把它叫做“结构平行”),进一步了解单词间的细微差别,在达到考试要求的同时大大的减少信息量。 另外,抛开考试不说。模糊中文记忆还可以提高单词阅读的快速,培养“thnk in english “。在“”我们讨论过单词的回忆过程是一个“记住符号_______认出符号___联想____抽象含义”的过程,其实这只是一个理想的状态,是大部分native speaker的回想过程。但是我国由于长期的单词记忆方法过分强调中文字义的记忆,很多人的回想其实是一个“记住符号_______认出符号_______中文含义___联想____抽象含义”的过程。这样的联想比起native speaker的联想,多出了一个环节,反应更慢,可能出现的歧义自然会更多。当读一句话的时候,我们需要在脑海里先找出每个单词的中文含义,在确定正确含义(就是确定出是要“否认”还是要“抵赖”)才能进行逻辑思考,最后反应出一个完整的句义。长期阅读英语的人不会有这种感觉,他们大量的阅读量让他们的“中文含义___联想____抽象含义”这个过程变的飞快,甚至完全跳过。同样,我们不可能短期积累大量的阅读量,但是我们可以模拟这种过程:尽量减少中文含义的具体信息量,让它尽量还原为最终的抽象含义,就象我们把“放弃,让于,放手,撤回”简化成(“说撤回”+“公开的”)的抽象含义一样。真正达到绕过中文含义,直接think in english !!
[编辑] 第三 单词意义的定向记忆
上一节我们讨论过单词中文的模糊记忆,是建立在单词意义的定向记忆上的。 在GRE考试中,每个正确选项都有其对应关系,而这种对应关系是非常严谨和合理的,甚至有些单词到了非此词不对的程度。这种严密的对应给了我们一个提示,既然每个单词可以如此严密地被放到这个位置,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反过来说,他们每个单词中肯定有被严密定位的特征?也就是说,如果在背这个单词的时候,就可以同时抓住这个词特征来定向记忆的话,效果会在作题的时候大大的显出来。比如说:圣地shrine这个单词,太傻上查不到他的有关真题,但是我们可以这样来分析,他可以对应什么?“圣地”本身可以区别其他地方的特征在哪里?圣地不一定是大的高的美丽的或者是其他,他的唯一特征就是“sacred神圣的”,他的用处就是让“圣徒saint” ”朝圣pilgrimage”的,或者他有可能考的是 “亵渎”,但是很难再有其他的考法。 (方向性的具体数据。名词,形容词,动词的考试方向)
单词的含义的定向记忆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词与词之间的关系。这个方便太傻做得已经很好,但是由于太傻中每个单词牵涉到太多的词汇量,往往让初学者觉得不知所云,信心大受打击,所以并不是很适合入门背诵。 我们前面已经讨论过中文标意的不足,所以如果在每个单词旁边提供这个单词的特征英文单词,或者在英文解释中画出单词的特征单词,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单词的特征定向记忆,表面上增加了单词的记忆量,但是他是建立在单词的中文含义的模糊记忆上的,所以总的来说,还是减少了每个单词的记忆量。而且这种方法利用中文和英文注释的各自优点绕过了单词词义歧义的难关,让学生有更加准确和快速的做题和阅读速度。用一个美国大学生的感觉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