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广东新课标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来自我不喜欢考试-知识库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目录

[编辑] 第一卷 必考(共125分)

[编辑] 一、古诗文阅读(38分)

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每组只选1小题,共可选4小题。8分) (1)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 ②海客谈瀛洲,______________ ;越人语天姥,______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①六国破灭,________________,战不善,________________。 (苏洵《六国论》) ②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觉今是而昨非。(陶潜《归去来兮辞》) (3) ①众里寻他千百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辛弃疾《青玉案》) 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春夜喜雨》) (4) ①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汤显祖《牡丹亭》) ②子曰:“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2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歌,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①辞凤阙②,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①牙璋;皇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握在皇帝和主将手中。②凤阙:皇宫。 (1)以《从军行》为题的诗很多,例如____________写的《从军行》,首句是________________。(2分) (2)第三联分别从哪两个角度描写战争场面的?写出了战争的什么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两句采用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3—6题。(20分) 送薛存义之任序 柳宗元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于觞,追而送之于浒,饮食之。且告日:“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于其往也,故赏(16)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 直:同“值”,指俸禄 B.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 假:代理 C.其知恐而畏也审矣 审:确实 D.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赏:奖赏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追而送之于浒 ②归而求救国之策 B.①若知其职乎 ②吾其还也 C.①凡吏于土者 ②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D.①又从而盗之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5.柳宗元认为官吏的职责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你对柳宗元的观点有什么感悟?(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 答: (2)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答: (3)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 答:

[编辑]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7—10题。(12分) 古蜀文明 古蜀人和古蜀文明。一直是考古学家们试图破解的千古谜团。距今3000-5000年前的古代四川人来自哪些种群?他们的种族结构、人种构成究竟怎样? 这些都是古蜀人留给我们的悬疑。 近日,有消息称,成都市考古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将运用DNA技术来分析出土的古蜀人人骨。四川地区古代民族的种系和族属及其迁徙、分化、融和情况是否能够被探明?古蜀人之谜能否因此揭开? 在遥远的历史上.成都平原究竟发生过多少传奇?早已为人所熟知的蚕丛纵目、鱼凫神化仙去、杜宇化鹃、开明复活等传说是否就是真实的古蜀历史?, 长期以来,人们将信将疑。整个古蜀历史,被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考古发现,古蜀人有规律地周期性迁居。究竟是什么迫使他们作出这样的选择? 在距今约3700年一45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一支较为发达的新石器文化已经存在于成都平原.考古学界将其称为“宝墩文化”。居住在此的宝墩人,便是这里最早的拓荒者。 考古发现。宝墩时期的成都平原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定居村落。其中,较大的村落还修筑了夯筑城墙。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这些带有夯筑城墙的聚落,使用时间并不很长.都是有规律的周期性废弃。 究竟是什么迫使宝墩人不得不作出这样的选择? “在当时.最大的可能还是生存的需要。”江章华分析认为:在大约800年中,宝墩人祖祖辈辈都沿袭了同一种生产方式。“从考古发现的生产工具看,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在他们看来,这样的生产方式已经足以维持令他们心满意足的幸福生活,自然没有改变的迫切需要。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砍伐森林,从事着简单的农业耕种。然而,一段时间过后,土地也因消耗而变得贫瘠,当无法承载宝墩人的生活的时候,他们便不得不离别故土。另觅一块富饶之地,重建家园。 “如果不是特别紧迫与特殊的原因,或许宝墩人将会继续着他们平静的日子。然而,在距今3700年左右,情况发生了变化。考古证实.一股外力冲破了这种沉寂.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到来了。” 据江章华余绍,所说的“新的历史时期”.始于约3700年以前。一支新的文化进入成都平原。这被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夏文化。成都平原的文化因此发生巨变,形成了三星堆文化。 我国考古史上最有影响的一次发现便发生在这里。1986年夏天,震惊世界的两个埋藏坑被发现,出土文物近2000件之多。包括了各种金器、青铜器、玉器、象牙器等。尽管学界对于两个坑的年代与性质尚存争议,然而,文物所折射出来的三星堆高度发达的文明已是不争的事实。 可是,距今3200年左右的商代晚期,生机盎然的三星堆文化发生突变,繁荣数百载的三星堆都城也一时化为废墟。“考古发现,具有典型的三星堆文化风格的陶器在此时开始消失,代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尖底陶器。圜底釜,用龟甲占卜的习俗也是三星堆没有的现象。”江章华说。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切?三星堆都城为何被废弃?是文化创新,是社会变革,还是政局变化? 7.对文中加点概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蜀文明”包括“新石器文化”和“宝墩文化”。 B.“新的文化”与“成都平原的文化”融合成“三星堆文化”。 C.“新的文化”就是“三星堆文化”。 D.“成都平原文化”就是“新石器文化”。 8.下列各项表述。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运用DNA技术分析古蜀人人骨有可能解答古蜀人的人种构成和种族结构。 B.千百年来,考古学家们一直试图破解古蜀人和古蜀文明带给人类的谜团。 C.蚕丛纵目、鱼凫神化仙、杜宇化鹃等传说既有神秘的一面又有历史真实的一面。 D.三星堆文化产生于距今3700--4500年的新石器时代的晚期.这时的文化已经比较发达。 9.下面对“宝墩文化”消失的原因.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沿袭着同一种生产方式 B.生活上心满意足,不思进取 C.所从事的农业耕作过于简单 D.外来文化的冲击 10.根据文意,下面的推断恰当的一项是( ) A.考古发现的古蜀人的迁居规律证明他们在不断在进行周期性的生存选择。 B.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才诞生较为发达的宝墩文化,证明地理因素在文化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C.成都平原分布着的带有夯筑城墙聚落的大大小小的定居村落,标明宝墩文化的发达程度。 D.文化创新、社会变革和政局变化等诸多因素使三星堆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

[编辑] 三、语言规范与语言表达(省略几题。共15分)

1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有些企业效率低,能耗大,生产成本高,如果不压缩生产规模,就难以扭亏为盈。 B.鉴于《金瓶梅词话》自身的缺陷,问世不久便被禁,只有少数批评家去研究,至今们是不宜公开发行的书。 C.北京雷锋小学累计30年来5000名学生不停地续写雷锋日记,成为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 D.经过几年试行,实践证明,颁发“考试说明”有利于考生复习备考,也有利于实现考试的科学化、标准化,减轻不必要的负担。

[编辑] 四、作文(60分)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位书法家对一位用废纸练字的人说:“如果你用最好的纸来写.你可能会写得更好。”那人很奇怪地问其原因,书法家笑而不答,只写了一个“逼”字。那人顿悟:这是让他借纸逼自己写好字。 又有一则谚语:“如果你想翻墙,请先把帽子扔过去。” 许多时候.我们总把希望寄托在明天,总觉得自己的人生草稿还有很多。其实,属于我们的人生草稿是极其有限的。人生有别,怎样才能在自己有限的人生草稿上写出最好的字呢? 请以“人生草稿”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编辑] 第二卷选考(25分)

【说明】选考内容分为“文学类文章阅读”和“实用类文章阅读”两类,每一位考生只能选考其中的一类,不能跨类选答。

[编辑] 五、文学类文章阅读(25分)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回答15—18题。(25分) 握一把苍凉 (台湾)司马中原 童年,总有那么一个夜晚,立在露湿的石阶上,望着升起的圆月,天真成了碧海,白苍苍的一弯月,望得人一心的单寒。谁说月是冰轮,该把它摘来抱温着.也许残秋就不会因月色而亦显妻冷了。离枝的叶掌悄然飘落在多苔的石上,悉窣幽叹着,俄而听见高空洒落的雁声,鼻尖便无由得酸楚起来。后来忆起那夜的光景,只好以童梦荒唐自解,端的是荒唐么?成长的经验并不是很快意的。 把家宅的粉壁看成一幅幅斑驳的、奇幻的画,用童心去读古老的事物,激荡成无数泡沫般的幻想,渔翁、褥子、山和水厦水滨的钓客,但从没想过一个孩子怎样会变成老翁的。五十之后才哑然悟出:再丰繁的幻想也只有景况,缺少那种深细徽妙的过程,你曾想抱温过秋空的冷月吗?串起这些.在流转的时空里,把它积成一种过程,今夜的稿笺上,便落下我曾经漆黑过的白发。 但愿你懂得我哽咽的呓语。不再笑我痴狂,就这样,我和中国恋爱过,一片碎瓦,一角残砖,一些在时空中消逝的人和物,我的记忆发酵成深入骨髓的恋情,一声故国,喷涌的血流已写成千百首诗章。 浮居岛上三十余年,时间把我蚀成家宅那面斑驳的粉壁,让年轻人把它当成一幅幅奇幻的画来看,有一座老得秃了头的山在北国,一座题有我名字的尖塔仍立在江南,我的青春是一排蝴蝶标本,我的记忆可曾飞入你的幻想? 恋爱不是一种快乐,青春也不是。如果你了解一个人穿过怎样的时空老去的,你就能仔细品味出某种特异的感觉,在不同时空的中国,你所恐惧的地狱曾经是我别无选择的天堂。我在稿纸上长夜行军的时刻,我多疾的老妻是我携带的背囊,我唱着一首战歌,青春,中国的青春,但在感觉中,历史的长廊黑黝黝的,中国恋爱着你,连中国也没有快乐过。 忧患的意识就是这样生根的.我走过望不尽天边的平野,又从平野走向另一处天边;天辽地阔,扫一季落叶烧成在火中浮现的无数的人脸,悲剧对于我是一种温暖。而一把伞下旋出的甜蜜柔情,只是立于我梦图之外的幻影。但愿你懂得,皱纹是一册册无字的书,需要用心灵去辨识,去憬悟。恋爱可能是一种快乐,青春也是。但愿我的感觉得到你的感觉的指正。你是另一批正在飞翔的蝴蝶。 一夜我立在露台上望月,回首数十年,春也没春过,秋也没秋过,童稚的真纯失却了,只换得半生白白的冷。一刹间,心中浮起人生几度月当头的断句来,刻骨相思当真催人老去么?中国,我爱恋过的人和物,土地和山川,我是一茎白发的芦苇,犹自劲立在夜风中守望,而这里的秋空,没见鸿雁飞过。 把自己站立成一季的秋,从烟黄的旧页中,竟然捡出一片采自江南的红叶。时光是令人精神错乱的迷雾,没有流水和叶面的题诗,因此,我的青春根本缺少“红叶题诗”的浪漫情致。中国啊,我的信是一口生苔的古井,沉黑幽深,满涨着垂垂欲老的恋情。 一个雨夜,陪老妻找一家名唤“青春”的服装店,灯光在雨雾中炫射成带芒刺的光球,分不清是立着还是挂着。妻忘了带地址,见人就问:青春在哪里?被问的人投以诧异的眼神——一对霜鬓的夫妇,竟然向他询问青春?后来我们恍然,凄凉的对笑起来,仿佛在一霎中捡取童稚时的疯和傻。最后终于找到那间窄门面的店子,玻璃橱窗里,挂满中国古典式的服装,猜想妻穿起它们来,将会有些戏剧的趣味。若说人生如戏,也就是这样了,她的笑瞳里竟也闪着泪光。三分的甜蜜,竟有着七分的苍凉,我们走过的日子,走过的地方,恍惚都化成片片色彩,图案出我们共同爱恋过的事物。中国不是一个名词,但愿你懂得,我们不是庄周,精神化蝶是根本无须哲学的。 握一把苍凉献给你,在这不见红叶的秋天,趁着霜还没降,你也许还能觉出一点我们手握的余温吧! 15.文章题目是“握一把苍凉”。文中说“三分的甜蜜,竟有七分的苍凉”。这“一把苍凉”的内涵是什么?(5分) 16.文中第五段写道“恋爱不是一种快乐,青春也不是”,第六段又说“恋爱可能是一种快乐,青春也是”。这两处文字是否矛盾?为什么?(6分) 17.文章结尾说“握一把苍凉献给你”,为什么要献给“你”“一把苍凉"?作者意欲告诉“你”什么?(5分) 18.分析下面加点句子在文中的含义。(6分) (1)天辽地阔,扫一季落叶烧成在火中浮现的无数的人脸,悲剧对于我是一种温暖。 (2)中国,我爱恋过的人和物,土地和山川,我是一茎白发的芦苇,犹自劲立在夜风中守望,而这里的秋空,没见鸿雁飞过。

[编辑] 六、实用类文章阅读(25分)

阅读下面一篇传记。回答19-22题。(25分) 悲壮的超越 卞毓方 ①凡人不幸陷于末世,注定了要上演悲剧;一个大有作为的人不幸陷于末世,同时也是他那个时代的悲剧。郑成功,无疑是晚明的一位军事天才兼政治天才:取名“成功”,就径直道出了他经邦济国、扶助乾坤的赫赫大志,又字“大木”,寄寓的同样是独木柱长天的煌煌抱负。倘若他与刘邦并世,当不失为登台拜将的韩信;倘若他替李唐定鼎,将不亚于凌烟阁上的秦琼;且看他的云水角襟:“只有天在上,而无山占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但他不幸生活在朱明王朝的薄暮,自打踏上政治舞台,浓重的悲剧雾霭就把他重重包裹。 ②郑成功真是生不逢时。早在17年前,在他还是只有20岁的时候。朱明王朝就在李自成农民大军的炮火中降下了帷幕;随着吴三桂投降爱新觉罗氏,满人进关,入主中原,仓促的南明弘光政权,以及随后并起的鲁王、唐王政权,也都旋起旋灭;如今,抗守西南一隅的桂王朝廷亦是幕燕鼎鱼,倾覆在及。而他,既然生为大明遗民,有幸为唐王朱聿键亲赐国姓,自是矢志廓清山河,不惜和清军血战到底的了。这是一段艰辛曲折、可歇可泣的历程。想当初,他焚去儒服,披上战袍,高擎反清复明大旗,统率有志之士,连袂云,挥汗雨,雄视江东,是何等壮怀激烈!比方说最近四年多来,他就以厦门、金门两岛为根据地,三次誓师北伐;其中,以第三次声势最为浩大,大兵一路进入长江,连克瓜洲、镇江,直捣金陵。“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教天堑授鞭渡,不信中原不信朱。”至今想起,犹令人仰天长啸,血沸神飞。可惜呀,可惜!由于他被空前的大捷冲昏了头脑,误中了金陵城守军的缓兵计,末了,反落得损军折将,惨败而归。 ③ 天未厌乱,国步多艰,方今之时,伪满朝廷的气焰正炽,山河纷纷沦于敌手,形势对义军极为不利。如何才能扭转时局呢?谈判,——在这之前不是没尝试过,说到底,那只是敌人诱降的翻版,他又岂甘自毁节操;开仗,这是早晚免不了的,不过,将不再是他们主动北伐,而是清军大兵压境,四面围剿。以区区两岛目前的实力,要和胡运当空的清军抗衡,显然凶多吉少,只怕扬州、江阴的惨烈局面又是在眼前重演。史可法公的《复多尔衮书》固然写得辞采飞扬,“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誓语也不失昂愤激烈,结果,不过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至多是增加几缕悲壮的尾音而已;恨血千年土中碧。老天啊,老天!以四海之广,八荒之太,难道就没有我义军更好的出路吗7 ④突然,海上狂风大作,洪波如山涌起,俄而,就像神话中仙人骑辟水兽从龙宫跃出,远近的海水唰地分开一务大路——该是冥冥中有神的力量启示,郑成功在刹那间完成了生命的突围:他决计战略转移,先行跨海东征,收复眼下荷兰人强占的台湾…… ⑤以后的故事,就是大家熟知的了。他本人没有来得及吟唱的,山河已经替他镌刻了;时人没有来得及升华的.历史已经替他弘扬了。山不转水转,他以悲壮的战略转移超越了悲壮。这是大义之上的大义,战场之外的战场。它超越了单一民族的狭隘视野,是个体生命在错综复杂的国家、民族矛盾面前所爆发出的最强度的璀璨。伟业不一定在顺境。伟业不一定在全过程。尽管,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后的第二年,便不幸日落中天,遽然病逝。但他奇迹般地从绝境中把握住了未来。他是以大智大勇、大忠大义去撞击时代,从而在华夏民族大一统的版图上,留下了倚天仗剑的永久性造型。 19.文章的第①②段充分渲染了郑成功的“不幸”与“生不逢时”。这样的写法有何作用?(6分) 20.⑤段中说:“他本人没有来得及吟唱的,山河已经替他镌刻了;时人没有来得及升华的,历史已经替他弘扬了。”试简析这句话的含义。(6分) 21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文题“悲壮的超越”的理解。(7分) ①具体含义: ②象征意义: 22.下列对这篇传记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文章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用饱含激情的笔调回顾了郑成功充满着浓郁悲剧色彩的命运,给读者以历史现场感、苍凉感、真实感。 B.郑成功诗词的点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①段中的“只有天在上”诗,再现了郑成功被浓重的悲剧雾霭重重包裹的现实。 C.④段中的景色描写既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跨海东征”,收复台湾,又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人物当时的心情。 D.作者在解读郑成功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观史、读史。“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誓语固然不失昂愤激烈,但事实只能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 E.文章的语言典雅而不矫揉。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使作品更增添了审美情趣,由此激发了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编辑] 【参考答案】

一、1(1)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②烟涛微茫信难求云霞明天或可睹(2)①非兵不利弊在赂秦②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3)①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4)①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②知者乐水,仁者乐山2(1)如: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2)第一句从视觉出发,写天雪弥漫,遮天蔽日,连军旗上的彩画都黯然失色。第二句从听觉出发,写出狂风呼啸声和雄壮的军鼓声交织在一起的场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悲壮。(3)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决心保卫边疆,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以及投笔从戎,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壮志豪情。3.D(赏:赠送)4.A 5.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感悟能够据此说出一定的道理即可给分) 6(1)所有依靠土地生活的人(农民),拿出其收入的十分之一雇佣官吏.让他们给我们(人民)办事。(2)通达事理的人,(对此)能不惑到害怕吗?(3)我的官位低微,又遭受贬官的耻辱,对考核官吏的政绩,黜退和提升官吏的事,不能参加什么意见。 [导读] 这是一篇赠序,即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他的同乡薛存义曾任零陵代理县令,二人关系密切。在薛存义即将离开零陵履新之际。柳宗元特意为之饯行并写下这篇赠序。在这篇赠序中,柳宗元围绕官吏职责这个话题,一方面斥责了当时一般官吏的玩忽职守,贪污敲诈;一方面赞扬了薛存义的忠于职守,“不虚取直”。在柳宗元看来,官吏是给人民办事的,用现代的话来说,是“为人民服务”的。在那个封建时代,一个文人对官吏职责的认识达到这种境界,实在难能可贵!今天,重溫这篇赠序,对于党员干部强化公仆意识、服务意识,拒腐防变,永葆党的先进性,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译文] 河东薛存义将要离开零陵。我把肉放在俎里,把酒斟满酒器,追上去在江边为他送行,招待他吃喝。并且跟他说:“所有在地方上做官的人,你知道他们的职责吗?他们是人民的仆役,并不是利用职权奴役人民的。所有依靠土地生活的人(农民),拿出其收入的十分之一雇用官吏,让他们公平地给我们(人民)办事。现在我(官吏)接受了他们(人民)的报酬,却不认真给他们办事,天下都是这样。哪里只是不认真给他们办事,还窃取他们的财物。假如雇用一个人在家里,这个人接受了你的报酬,却不认真给你办事,还窃取你家的财物,那么你就必定会很愤怒地把他驱逐出去,(以此)来惩罚他。现在天下之事大多与此类似,而人民没有谁敢把他们的愤怒发泄出来,也没有谁敢将官吏降职或罢免来惩罚他们。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民与官的关系)情势不同(于主与仆的关系)。情势不同而道理相同,对待老百姓又该怎么样呢?通达事理的人,(对此)能不感到恐惧和害怕吗?” 存义代理零陵县令两年了。他早晚勤于工作、思考,劳心费神,打官司的都能得到公平处理,缴纳赋税的都缴纳得比例公平,老弱对存义没有內怀欺诈之心,外露憎恨之色的。他的确是没有白取人民的报酬,的确懂得恐惧和害怕呀。我的官位低微,又遭受贬官的耻辱,对考核官吏的政绩,黜退和提升官吏的事,不能参加什么意见;在他将要离开零陵之际,特意以酒肉相赠,并且写下这篇序。 二、7.B(A项“新石器文化”不全属于“古蜀文明”。 C项“新的文化”是“外来”的文化。D项扩大了概念的范围) 8.A(B“千百年来”使用不当。C文中没有提及“历史真实”D应是“宝墩文化”) 9. D(从12段可以得出) 10.A(B项“地理因素在文化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答非所问。C项并不是所有村落都带有“夯筑城墙”,D项所说的三种原因只是猜测) 三、11.A(B①缺主语,可将“《金瓶梅词话》”移至“问世不久”前;后句的主语也转换;C语序不正确。应改为“30年来累计5000名学生”,“成为”的主语应是“雷锋日记”;D前后语序要调整为:先说“有利于实现考试科学化、标准化”,再说“也有利于考生复习备考”。) 四、]4“人生草稿”是一个触及人生终结意义的深邃话题,对于人生草稿,每个人都只有备加珍惜的义务,而没有恣意浪费的权力。为此,智者如是说:人生没有草稿,每天都是考场答卷;人生没有演习,每天都是真实战场;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的确,属于我们的人生草稿极其有限。甚至可以说就是没有。那么,到底怎样才能在自己有限的人生草稿上写出最好的字呢?透视背景语中的两则材料,我们不难找到答案:逼。因为“逼”,我们斩断了一切后路、退路;因为“逼”,我们克服了惰性、依赖性;因为“逼”,我们全力以赴,而非尽力而为;因为“逼”,我们挖掘出了最大的潜质,发挥出了最大的潜能;因为“逼”。我们将事情做到了好的极限、美的极致。 五、15.(1)年轻时所经历的磨砺与苦难;(2)因祖国多灾多难而产生的忧患意识;(3)对祖国刻骨铭心的思念。 16.不矛盾。前面是说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感觉,后面是说年轻人,因为年轻人是“另一批正在飞翔的蝴蝶”。17.(1)希望年轻人理解父辈艰难的生活经历和沉痛的人生感受;(2)将对祖国深入骨髓的恋情传递给下一代,希望他们永远热爱祖国。 18(1)生活中虽然没有甜蜜柔情。但艰苦的战斗岁月却给我许多难以忘怀的人生经历和感情。(2)漂泊海外,得不到祖国的音信。 六、19.內容上:展现郑成功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突出他的智勇忠义;结构上:为下文写郑成功的“超越”(收复台湾)作捕垫。 20.山河铭记着他为保持国土完整(收复台湾)所作的贡献;历史弘扬着他智勇忠义的民族精神。 21.具体含义:郑成功在山河沦于敌手、形势对义军极为不利的情形下,战略转移,跨海东征,收复了被荷兰人强占的台湾。象征意义:郑成功以悲壮的战略超越了单一民族的狭隘视野,在华夏民族大一统的版图上,留下了永久性造型。 22.A B(A“浓郁悲剧色彩”和“苍凉感”表达过当,本文的感情色彩是悲壮而不悲凉。B“只有天在上”句表现的是郑成功的才能和“大志”。)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变换
操作
导航
工具
推荐网站
工具箱